今年的6.18可能是存在感最差的购物节。往年提前一个月,各大平台就开始了疯狂的广告和活动介绍。然而今年一切都变了,我们很难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看到类似的活动。即使有,网友的反应也是平淡无奇。
其实618购物节早晚会落下帷幕,电商平台太多了。618当天买的货可能真的不值这个钱。满足一定额度减少开支似乎很有诚意。我们都觉得比平时便宜,但真实情况很可能不是这样。
原因有很多。让我们来看看。
1、平台套路多,消费者已经不再信任
有消费者在某平台订购了一台壁挂式空调,平时售价3899块,平时售价3664块。但参加618后,预售价变成了4189块,使用各种优惠券后价格实际变成了3899块。具体平台我就不说了。太难看了,不能吃。
消费者在618薅羊毛的时候不止一次出现这种情况。大家看了看平台的套路,跨店打折,红包,优惠券。在许多情况下,他们指定了类别,以及时间和地区。用户需要耐心琢磨,但即便如此,最终通过蹲坑获得的优惠也未必比平时多。
购物的口碑已经下降到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步。想必不是平台希望看到的,但却是事实。用户不再那么信任平台了。
2、消费者消费更加理性,直播平台拿走了很多用户
看多了,消费者自然不会在618的时候再轻易购物,买的只是自己的生活用品。反正购物节也不一定那么便宜,那还等什么?
除此之外,近两年来,现场送货成为很多人购物的主流。外卖主播卖力演出,消费者被信任感动,逐渐形成新的消费模式,也分流了不少消费者。
3、大环境的影响,一些人的收入相对减少,消费更加理性。
平时大采购,现在需要小心了。不是人们不想去购物,而是他们真的缺钱。
这年头,朋友圈里盯着618购物的人少之又少,甚至没人提618。私底下大家都在讨论怎么赚钱,而不是怎么花。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变。
其实618是不可能再创造辉煌的,失去的信任也很难再找回。套路一旦定下来,对消费者来说多多少少是一种羞辱,临时涨价几乎每年都会发生。2022年的618并不意外。既然不是真心降价,就没必要刻意薅羊毛,丢了名声。价格是多少?相信平台和商家都知道。
但商家有时也会遇到困难,被平台逼着去活动,最后亏损的也不在少数。如果购物节的形式逐渐淡化,回归正常的消费模式,商家可能更容易接受。
618的新鲜感已经消失,但由于前几个月积累的库存,促销的热度更大了。此外,一些平台给出了近年来最大的优惠措施。可能今年的618是近年来最良心的一次吧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法关注一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