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红军实际上用的是德国的毛瑟98K步枪和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。本文将梳理这种当时极为罕见的武器是如何到红军战士手中的。
毛瑟98k
德国毛瑟98K步枪,口径7.92mm,长1,100mm,重3.9kg,有效射程800m,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一种中正式步枪的原型。在很多表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视剧中,红军大量使用了中正式步枪,其实是杜撰。因为仿制98K而生产的中型步枪在1935年开始批量生产。当时步枪还没有大规模列装国军,红军无处缴获。但是红军用的是原装98K。这是怎么回事?
有两种方式,其中一种颇具传奇色彩。1931年7月,为了打破敌人的第三次围剿,著名红色间谍理查德佐格用1万美元贿赂了一名德国军官,并利用国家军队订购军火的机会,为红军购买了2万支98K步枪和1000箱子弹。乘船到达上海后,在这位德国军官的帮助下,这些子弹被秘密运到九江,几经辗转,送到红军战士手中,有力地支援了第三次反围剿。
第二种方式是,20世纪30年代初,一些军阀部队曾进口捷克生产的仿制98K的VZ-24马四环步枪,红军在与他们的战斗中缴获。如1935年直罗镇战役,红军在东北军牛源峰歼灭一个多师,缴获马思欢步枪5000余支,使红军拥有这种枪的数量大大增加。
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,因口径7.7毫米,在中国俗称英国七七步枪,于1895年批量生产,弹匣容量10发,初速738米/秒,训练有素的老兵每分钟可发射30发子弹,是当时最快的闩动式步枪。但是这么好的武器,在红军中的口碑一般。
李恩菲尔德步枪
我们来看看营77是怎么落到红军手里的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欧洲国家的大量剩余军火进入中国。四川和广西等军阀利用其靠近印度和缅甸等英国殖民地的优势,进口了许多英国武器,包括绰号“英奇奇”的李恩菲尔德步枪。1934年,红军在湘桂边界与广西部队发生激烈交火,在全州以南、兴安以北击溃镇守湘江一线的桂军。在缴获的武器中,有一些英国的七七步枪。
1935年春,红军入川,与刘向、杨森等地方军阀作战,这把英国七七步枪也被缴获。红军战士用英语77多了,为什么名声变差了?真实情况不是枪的问题,而是子弹的特殊性。
因为从清末到30年代,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德国步枪在中国使用最为广泛,无论是毛瑟98K、汉阳造,还是原型88式委员会步枪,都是7.92mm口径。这种子弹有各种力量,但英国77的子弹和德国步枪不常见,而红军的弹药靠缴获。英制77步枪数量少,子弹难以处理,影响了英制77在高射速方面优势的发挥。
血战年代,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,靠着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,转战南北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。